2016年初級會計職稱初級實務教材變化較小,主要在第七章、第八章,其他章節沒有大變化。具體如下: | ||||
第*章 資產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| 貨幣資金 | 第一節 | 貨幣資金 | |
1 | 庫存現金 | 1 | 庫存現金 | |
2 | 銀行存款 | 2 | 銀行存款 | |
3 | 其他貨幣資金 | 3 | 其他貨幣資金 | |
第二節 | 應收及預付款項 | 第二節 | 應收及預付款項 | |
1 | 應收票據 | 1 | 應收票據 | |
2 | 應收賬款 | 2 | 應收賬款 | |
3 | 預付款項 | 3 | 預付款項 | |
4 | 其他應收款 | 4 | 其他應收款 | |
5 | 應收款項減值 | 5 | 應收款項減值 | |
第三節 | 交易性金融資產 | 第三節 | 交易性金融資產 | |
1 |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內容 | 1 |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內容 | |
2 |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 | 2 |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 | |
第四節 | 存貨 | 第四節 | 存貨 | |
1 | 存貨概述 | 1 | 存貨概述 | |
2 | 原材料 | 2 | 原材料 | |
3 | 包裝物 | 3 | 包裝物 | |
4 | 低值易耗品 | 4 | 低值易耗品 | |
5 | 委托加工物資 | 5 | 委托加工物資 | |
6 | 庫存商品 | 6 | 庫存商品 | |
7 | 存貨清查 | 7 | 存貨清查 | |
8 | 存貨減值 | 8 | 存貨減值 | |
第五節 | 持有至到期投資 | 第五節 | 持有至到期投資 | |
1 |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內容 | 1 |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內容 | |
2 |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務處理 | 2 |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務處理 | |
第六節 | 長期股權投資 | 第六節 | 長期股權投資 | |
1 | 長期股權投資概述 | 1 | 長期股權投資概述 | |
2 | 采用成本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賬務處理 | 2 | 采用成本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賬務處理 | |
3 | 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賬務處理 | 3 | 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賬務處理 | |
4 |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 | 4 |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 | |
第七節 |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| 第七節 |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| |
1 |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內容 | 1 |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內容 | |
2 |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 | 2 |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 | |
第八節 | 固定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 | 第八節 | 固定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 | |
1 | 固定資產 | 1 | 固定資產 | |
2 | 投資性房地產 | 2 | 投資性房地產 | |
第九節 | 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| 第九節 | 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| |
1 | 無形資產 | 1 | 無形資產 | |
2 | 其他資產 | 2 | 其他資產 | |
第二章 負債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| 短期借款 | 第一節 | 短期借款 | |
第二節 | 應付及預收款項 | 第二節 | 應付及預收款項 | |
1 | 應付賬款 | 1 | 應付賬款 | |
2 | 應付票據 | 2 | 應付票據 | |
3 | 應付利息 | 3 | 應付利息 | |
4 | 預收賬款 | 4 | 預收賬款 | |
第三節 | 應付職工薪酬 | 第三節 | 應付職工薪酬 | |
1 | 職工薪酬的內容 | 1 | 職工薪酬的內容 | |
2 | 應付職工薪酬的科目設置 | 2 | 應付職工薪酬的科目設置 | |
3 | 短期薪酬的核算 | 3 | 短期薪酬的核算 | |
4 | 設定提存計劃的核算 | 4 | 設定提存計劃的核算 | |
第四節 | 應交稅費 | 第四節 | 應交稅費 | |
1 | 應交稅費概述 | 1 | 應交稅費概述 | |
2 | 應交增值稅 | 2 | 應交增值稅 | |
3 | 應交消費稅 | 3 | 應交消費稅 | |
4 | 應交營業稅 | 4 | 應交營業稅 | |
5 | 其他應交稅費 | 5 | 其他應交稅費 | |
第五節 | 應付股利及其他應付款 | 第五節 | 應付股利及其他應付款 | |
1 | 應付股利 | 1 | 應付股利 | |
2 | 其他應付款 | 2 | 其他應付款 | |
第六節 | 長期借款 | 第六節 | 長期借款 | |
1 | 長期借款概述 | 1 | 長期借款概述 | |
2 | 長期借款的賬務處理 | 2 | 長期借款的賬務處理 | |
第七節 | 應付債券及長期應付款 | 第七節 | 應付債券及長期應付款 | |
1 | 應付債券 | 1 | 應付債券 | |
2 | 長期應付款 | 2 | 長期應付款 | |
第三章 所有者權益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| 實收資本 | 第一節 | 實收資本 | |
1 | 實收資本概述 | 1 | 實收資本概述 | |
2 | 實收資本的賬務處理 | 2 | 實收資本的賬務處理 | |
第二節 | 資本公積 | 第二節 | 資本公積 | |
1 | 資本公積概述 | 1 | 資本公積概述 | |
2 | 資本公積的賬務處理 | 2 | 資本公積的賬務處理 | |
第三節 | 留存收益 | 第三節 | 留存收益 | |
1 | 留存收益概述 | 1 | 留存收益概述 | |
2 | 留存收益的賬務處理 | 2 | 留存收益的賬務處理 | |
第四章 收入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| 銷售商品收入 | 第一節 | 銷售商品收入 | |
1 | 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 | 1 | 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 | |
2 | 一般銷售商品業務收入的處理 | 2 | 一般銷售商品業務收入的處理 | |
3 | 已經發出但不符合銷售商品收入確認條件的商品的處理 | 3 | 已經發出但不符合銷售商品收入確認條件的商品的處理 | |
4 | 商業折扣、現金折扣和銷售折讓的處理 | 4 | 商業折扣、現金折扣和銷售折讓的處理 | |
5 | 銷售退回的處理 | 5 | 銷售退回的處理 | |
6 | 采用預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的處理 | 6 | 采用預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的處理 | |
7 | 采用支付手續費方式委托代銷商品的處理 | 7 | 采用支付手續費方式委托代銷商品的處理 | |
8 | 銷售材料等存貨的處理 | 8 | 銷售材料等存貨的處理 | |
第二節 | 提供勞務收入 | 第二節 | 提供勞務收入 | |
1 | 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開始并完成的勞務 | 1 | 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開始并完成的勞務 | |
2 | 勞務的開始和完成分屬不同的會計期間 | 2 | 勞務的開始和完成分屬不同的會計期間 | |
第三節 |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| 第三節 |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| |
1 |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| 1 |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| |
2 |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賬務處理 | 2 |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賬務處理 | |
第五章 費用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| 營業成本 | 第一節 | 營業成本 | |
1 | 主營業務成本 | 1 | 主營業務成本 | |
2 | 其他業務成本 | 2 | 其他業務成本 | |
第二節 | 營業稅金及附加 | 第二節 | 營業稅金及附加 | |
第三節 | 期間費用 | 第三節 | 期間費用 | |
1 | 期間費用的概述 | 1 | 期間費用的概述 | |
2 | 期間費用的賬務處理 | 2 | 期間費用的賬務處理 | |
第六章 利潤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| 營業外收支 | 第一節 | 營業外收支 | |
1 | 營業外收入 | 1 | 營業外收入 | |
2 | 營業外支出 | 2 | 營業外支出 | |
第二節 | 所得稅費用 | 第二節 | 所得稅費用 | |
1 | 應交所得稅的計算 | 1 | 應交所得稅的計算 | |
2 | 所得稅費用的賬務處理 | 2 | 所得稅費用的賬務處理 | |
第三節 | 本年利潤 | 第三節 | 本年利潤 | |
1 | 結轉本年利潤的方法 | 1 | 結轉本年利潤的方法 | |
2 | 結轉本年利潤的會計處理 | 2 | 結轉本年利潤的會計處理 | |
第七章 財務報告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| 財務報告概述 | 第一節 | 財務報告概述 | |
1 | 財務報告及其目標 | 1 | 財務報告及其目標 | |
2 | 財務報表的組成 | 2 | 財務報表的組成 | |
第二節 | 資產負債表 | 第二節 | 資產負債表 | |
1 | 資產負債表概述 | 1 | 資產負債表概述 | |
2 | 資產負債表的結構 | 2 | 資產負債表的結構 | |
3 |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| 3 |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| |
第三節 | 利潤表 | 第三節 | 利潤表 | |
1 | 利潤表概述 | 1 | 利潤表概述 | |
2 | 利潤表的結構 | 新增 | ||
2 | 利潤表的編制 | 3 | 利潤表的編制 | |
第四節 | 現金流量表 | 第四節 | 現金流量表 | |
1 | 現金流量表概述 | 1 | 現金流量表概述 | |
2 | 現金流量表的結構 | 2 | 現金流量表的結構 | |
3 |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| 3 |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| |
第五節 |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| 第五節 |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| |
1 |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概述 | 1 |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概述 | |
2 |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結構 | 2 |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結構 | |
3 |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 | 3 |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 | |
第六節 | 附注 | 第六節 | 附注 | |
1 | 附注概述 | 1 | 附注概述 | |
2 | 附注的主要內容 | 2 | 附注的主要內容 | |
第七節 | 綜合舉例 | 第七節 | 綜合舉例 | |
第八章 產品成本核算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|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| 第一節 |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| |
1 | 成本核算的要求 | 1 | 成本核算的要求 | |
2 |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| 2 |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| |
3 | 成本與費用的關系 | 3 | 成本與費用的關系 | |
第二節 | 成本核算對象和成本項目 | 第二節 | 成本核算對象和成本項目 | |
1 | 成本核算對象 | 1 | 成本核算對象 | |
2 | 成本項目 | 2 | 成本項目 | |
第三節 | 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| 第三節 | 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| |
1 | 成本核算的賬戶設置 | 1 | 成本核算的科目設置 | 修改 |
2 | 材料、燃料、動力的歸集和分配 | 2 | 材料、燃料、動力的歸集和分配 | |
3 | 職工薪酬的歸集和分配 | 3 | 職工薪酬的歸集和分配 | |
4 | 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| 4 | 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| |
5 | 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| 5 | 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| |
6 | 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的核算 | 6 | 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的核算 | |
第四節 |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歸集和分配 | 第四節 |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歸集和分配 | |
1 | 在產品數量的核算 | 1 | 在產品數量的核算 | |
2 | 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費用的分配 | 2 | 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費用的分配 | |
3 | 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分配 | 3 | 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分配 | |
4 | 完工產品成本的結轉 | 4 | 完工產品成本的結轉 | |
第九章 產品成本計算與分析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|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概述 | 第一節 |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概述 | |
1 | 生產特點對產品成本計算的影響 | 1 | 生產特點對產品成本計算的影響 | |
2 | 產品成本計算的主要方法 | 2 | 產品成本計算的主要方法 | |
第二節 | 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 | 第二節 | 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 | |
1 | 品種法特點 | 1 | 品種法特點 | |
2 | 品種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| 2 | 品種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| |
3 | 品種法下產品成本計算的應用 | 3 | 品種法下產品成本計算的應用 | |
第三節 |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 | 第三節 |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 | |
1 | 分批法特點 | 1 | 分批法特點 | |
2 | 分批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| 2 | 分批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| |
3 | 分批法的應用 | 3 | 分批法的應用 | |
4 | 簡化的分批法 | 4 | 簡化的分批法 | |
第四節 |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 | 第四節 |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 | |
1 | 分步法特點 | 1 | 分步法特點 | |
2 | 分步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| 2 | 分步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| |
第五節 |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綜合運用 | 第五節 |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綜合運用 | |
1 | 同一企業不同車間同時采用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 | 1 | 同一企業不同車間同時采用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 | |
2 | 同一車間不同產品同時采用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 | 2 | 同一車間不同產品同時采用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 | |
3 | 同一產品不同步驟、不同的半成品、不同的成本項目結合采用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 | 3 | 同一產品不同步驟、不同的半成品、不同的成本項目結合采用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 | |
第六節 | 產品成本分析 | 第六節 | 產品成本分析 | |
1 | 產品生產成本表的編制 | 1 | 產品生產成本表的編制 | |
2 | 產品總成本分析 | 2 | 產品總成本分析 | |
3 | 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| 3 | 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| |
第十章 事業單位會計基礎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| 事業單位會計概述 | 第一節 | 事業單位會計概述 | |
1 | 非企業會計體系概述 | 1 | 非企業會計體系概述 | |
2 | 事業單位會計的特點 | 2 | 事業單位會計的特點 | |
3 | 事業單位會計科目 | 3 | 事業單位會計科目 | |
第二節 | 資產和負債 | 第二節 | 資產和負債 | |
1 | 資產 | 1 | 資產 | |
2 | 負債 | 2 | 負債 | |
第三節 | 凈資產 | 第三節 | 凈資產 | |
1 | 財政補助結轉結余 | 1 | 財政補助結轉結余 | |
2 | 非財政補助結轉結余 | 2 | 非財政補助結轉結余 | |
3 | 事業基金 | 3 | 事業基金 | |
4 | 非流動資產基金 | 4 | 非流動資產基金 | |
5 | 專用基金 | 5 | 專用基金 | |
第四節 | 收入與支出 | 第四節 | 收入與支出 | |
1 | 收入 | 1 | 收入 | |
2 | 支出 | 2 | 支出 | |
第五節 | 財務報告 | 第五節 | 財務報告 | |
1 | 財務報告的概念和構成 | 1 | 財務報告的概念和構成 | |
2 |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| 2 |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| |
3 | 收入支出表的編制 | 3 | 收入支出表的編制 | |
4 | 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的編制 | 4 | 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的編制 | |
5 | 附注 | 5 | 附注 |
2016年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教材有一定的變化,主要在第*章、第三章、第七章,其他章節沒有大變化。具體如下: | ||||
c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法律基礎 | 第一節 法律基礎 | |||
1 | 法和法律 | 1 | 法和法律 | |
2 | 法律關系 | 2 | 法律關系 | |
3 | 法律事實 | 3 | 法律事實 | |
4 | 法的形式和分類 | 4 | 法的形式和分類 | |
5 | 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 | 5 | 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 | |
6 |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| 新增 | ||
第二節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| 第二節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| |||
1 | 經濟糾紛的概念與解決途徑 | 1 | 經濟糾紛的概念與解決途徑 | |
2 | 仲裁 | 2 | 仲裁 | |
3 | 民事訴訟 | 3 | 民事訴訟 | |
4 | 行政復議 | 4 | 行政復議 | |
5 | 行政訴訟 | 5 | 行政訴訟 | |
第三節法律責任 | 第三節法律責任 | |||
1 | 法律責任的概念 | 1 | 法律責任的概念 | |
2 | 法律責任的種類 | 2 | 法律責任的種類 | |
第二章 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勞動合同法律制度 | 第一節 勞動合同法律制度 | |||
1 | 勞動關系與勞動合同 | 1 | 勞動關系與勞動合同 | |
2 | 勞動合同的訂立 | 2 | 勞動合同的訂立 | |
3 | 勞動合同的主要內容 | 3 | 勞動合同的主要內容 | |
4 |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| 4 |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| |
5 |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| 5 |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| |
6 | 集體合同與勞務派遣 | 6 | 集體合同與勞務派遣 | |
7 | 勞動爭議的解決 | 7 | 勞動爭議的解決 | |
8 | 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法律責任 | 8 | 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法律責任 | |
第二節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| 第二節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| |||
1 | 社會保險的概念、種類與基本原則 | 1 | 社會保險的概念、種類與基本原則 | |
2 | 基本養老保險 | 2 | 基本養老保險 | |
3 | 基本醫療保險 | 3 | 基本醫療保險 | |
4 | 工傷保險 | 4 | 工傷保險 | |
5 | 失業保險 | 5 | 失業保險 | |
6 | 生育保險 | 6 | 生育保險 | |
7 | 社會保險費征繳 | 7 | 社會保險費征繳 | |
8 |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運營 | 8 |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運營 | |
9 | 違反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責任 | 9 | 違反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責任 | |
第三章 支付結算法律制度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支付結算概述 | 第一節 支付結算概述 | |||
1 | 支付結算的概念 | 1 | 支付結算的概念 | |
2 | 辦理支付結算使用的主要支付工具 | 2 | 辦理支付結算使用的主要支付工具 | |
3 | 辦理支付結算的原則 | 3 | 辦理支付結算的原則 | |
4 | 辦理支付結算的基本要求 | 4 | 辦理支付結算的基本要求 | |
第二節銀行結算賬戶管理 | 第二節銀行結算賬戶管理 | |||
1 | 銀行結算賬戶的概念和種類 | 1 | 銀行結算賬戶的概念和種類 | |
2 | 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、變更和撤銷 | 2 | 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、變更和撤銷 | |
3 | 各類具體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和使用 | 3 | 各類具體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和使用 | |
4 | 銀行結算賬戶的管理 | 4 | 銀行結算賬戶的管理 | |
第三節銀行卡 | 第三節銀行卡 | |||
1 | 銀行卡的概念和分類 | 1 | 銀行卡的概念和分類 | |
2 | 銀行卡賬戶和交易 | 2 | 銀行卡賬戶和交易 | |
3 | 銀行卡計息和收費 | 3 | 銀行卡計息 | 修改 |
4 | 銀行卡清算市場 | 新增 | ||
5 | 銀行卡收單 | 新增 | ||
第四節預付卡 | 第四節預付卡 | |||
1 | 預付卡的概念和分類 | 1 | 預付卡的概念和分類 | |
2 | 預付卡的相關規定 | 2 | 預付卡的相關規定 | |
第五節結算方式 | 第五節結算方式 | |||
1 | 匯兌 | 1 | 匯兌 | |
2 | 托收承付 | 2 | 托收承付 | |
3 | 委托收款 | 3 | 委托收款 | |
4 | 國內信用證 | 4 | 國內信用證 | |
第六節網上支付 | 新增 | |||
1 | 網上銀行 | |||
2 | 第三方支付 | |||
第六節票據的一般規定 | 第七節票據的一般規定 | |||
1 | 票據的概念 | 1 | 票據的概念 | |
2 | 票據權利與責任 | 2 | 票據權利與責任 | |
3 | 票據行為 | 3 | 票據行為 | |
4 | 票據追索 | 4 | 票據追索 | |
第七節匯票、銀行本票和支票 | 第八節匯票、銀行本票和支票 | |||
1 | 銀行匯票 | 1 | 銀行匯票 | |
2 | 商業匯票 | 2 | 商業匯票 | |
3 | 銀行本票 | 3 | 銀行本票 | |
4 | 支票 | 4 | 支票 | |
5 | 票據的防偽 | 5 | 票據的防偽 | |
第八節結算紀律與法律責任 | 第九節結算紀律與法律責任 | |||
1 | 結算紀律 | 1 | 結算紀律 | |
2 | 法律責任 | 2 | 法律責任 | |
第四章 增值稅、消費稅、營業稅法律制度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增值稅法律制度 | 第一節 增值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增值稅納稅人 | 1 | 增值稅納稅人 | |
2 | 增值稅征稅范圍 | 2 | 增值稅征稅范圍 | |
3 | 增值稅稅率和征收率 | 3 | 增值稅稅率和征收率 | |
4 | 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4 | 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5 | 增值稅稅收優惠 | 5 | 增值稅稅收優惠 | |
6 | 增值稅征收管理 | 6 | 增值稅征收管理 | |
7 | 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 | 7 | 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 | |
8 | 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相關規定 | 8 | 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相關規定 | |
第二節消費稅法律制度 | 第二節消費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消費稅納稅人 | 1 | 消費稅納稅人 | |
2 | 消費稅征稅范圍 | 2 | 消費稅征稅范圍 | |
3 | 消費稅稅目 | 3 | 消費稅稅目 | |
4 | 消費稅稅率 | 4 | 消費稅稅率 | |
5 | 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5 | 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6 | 消費稅征收管理 | 6 | 消費稅征收管理 | |
第三節營業稅法律制度 | 第三節營業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營業稅納稅人 | 1 | 營業稅納稅人 | |
2 | 營業稅征收范圍 | 2 | 營業稅征收范圍 | |
3 | 營業稅稅目 | 3 | 營業稅稅目 | |
4 | 營業稅稅率 | 4 | 營業稅稅率 | |
5 | 營業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5 | 營業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6 | 營業稅稅收優惠 | 6 | 營業稅稅收優惠 | |
7 | 營業稅征收管理 | 7 | 營業稅征收管理 | |
第五章 企業所得稅、個人所得法律制度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| 第一節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企業所得稅納稅人 | 1 | 企業所得稅納稅人 | |
2 | 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 | 2 | 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 | |
3 | 企業所得稅稅率 | 3 | 企業所得稅稅率 | |
4 |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| 4 |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| |
5 | 資產的稅務處理 | 5 | 資產的稅務處理 | |
6 |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6 |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7 | 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| 7 | 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| |
8 | 源泉扣繳 | 8 | 源泉扣繳 | |
9 | 特別納稅調整 | 9 | 特別納稅調整 | |
# | 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 | # | 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 | |
第二節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| 第二節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個人所得稅納稅人 | 1 | 個人所得稅納稅人 | |
2 | 個人所得稅征稅對象 | 2 | 個人所得稅征稅對象 | |
3 | 個人所得稅稅目 | 3 | 個人所得稅稅目 | |
4 | 個人所得稅稅率 | 4 | 個人所得稅稅率 | |
5 | 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 | 5 | 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 | |
6 |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6 |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7 | 個人所得稅稅收優惠 | 7 | 個人所得稅稅收優惠 | |
8 | 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 | 8 | 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 | |
第六章 其他稅收法律制度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關稅法律制度 | 第一節 關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關稅納稅人 | 1 | 關稅納稅人 | |
2 | 關稅課稅對象和稅目 | 2 | 關稅課稅對象和稅目 | |
3 | 關稅稅率 | 3 | 關稅稅率 | |
4 | 關稅計稅依據 | 4 | 關稅計稅依據 | |
5 | 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5 | 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6 | 關稅稅收優惠 | 6 | 關稅稅收優惠 | |
7 | 關稅征收管理 | 7 | 關稅征收管理 | |
第二節房產稅法律制度 | 第二節房產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房產稅納稅人 | 1 | 房產稅納稅人 | |
2 | 房產稅征收范圍 | 2 | 房產稅征收范圍 | |
3 | 房產稅稅率 | 3 | 房產稅稅率 | |
4 | 房產稅計稅依據 | 4 | 房產稅計稅依據 | |
5 | 房產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5 | 房產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6 | 房產稅稅收優惠 | 6 | 房產稅稅收優惠 | |
7 | 房產稅征收管理 | 7 | 房產稅征收管理 | |
第三節契稅法律制度 | 第三節契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契稅納稅人 | 1 | 契稅納稅人 | |
2 | 契稅征收范圍 | 2 | 契稅征收范圍 | |
3 | 契稅稅率 | 3 | 契稅稅率 | |
4 | 契稅計稅依據 | 4 | 契稅計稅依據 | |
5 | 契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5 | 契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6 | 契稅稅收優惠 | 6 | 契稅稅收優惠 | |
7 | 契稅征收管理 | 7 | 契稅征收管理 | |
第四節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| 第四節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土地增值稅納稅人 | 1 | 土地增值稅納稅人 | |
2 | 土地增值稅征稅范圍 | 2 | 土地增值稅征稅范圍 | |
3 | 土地增值稅稅率 | 3 | 土地增值稅稅率 | |
4 | 土地增值稅計稅依據 | 4 | 土地增值稅計稅依據 | |
5 | 土地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5 | 土地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6 | 土地增值稅稅收優惠 | 6 | 土地增值稅稅收優惠 | |
7 | 土地增值稅征收管理 | 7 | 土地增值稅征收管理 | |
第五節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 | 第五節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人 | 1 | 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人 | |
2 | 城鎮土地使用稅征收范圍 | 2 | 城鎮土地使用稅征收范圍 | |
3 | 城鎮土地使用稅稅率 | 3 | 城鎮土地使用稅稅率 | |
4 | 城鎮土地使用稅計稅依據 | 4 | 城鎮土地使用稅計稅依據 | |
5 | 城鎮土地使用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5 | 城鎮土地使用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6 | 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收優惠 | 6 | 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收優惠 | |
7 | 城鎮土地使用稅征收管理 | 7 | 城鎮土地使用稅征收管理 | |
第六節車船稅法律制度 | 第六節車船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車船稅納稅人 | 1 | 車船稅納稅人 | |
2 | 車船稅征收范圍 | 2 | 車船稅征收范圍 | |
3 | 車船稅稅目 | 3 | 車船稅稅目 | |
4 | 車船稅稅率 | 4 | 車船稅稅率 | |
5 | 車船稅計稅依據 | 5 | 車船稅計稅依據 | |
6 | 車船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6 | 車船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7 | 車船稅稅收優惠 | 7 | 車船稅稅收優惠 | |
8 | 車船稅征收管理 | 8 | 車船稅征收管理 | |
第七節印花稅法律制度 | 第七節印花稅法律制度 | |||
1 | 印花稅納稅人 | 1 | 印花稅納稅人 | |
2 | 印花稅征收范圍 | 2 | 印花稅征收范圍 | |
3 | 印花稅稅率 | 3 | 印花稅稅率 | |
4 | 印花稅計稅依據 | 4 | 印花稅計稅依據 | |
5 | 印花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5 | 印花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6 | 印花稅稅收優惠 | 6 | 印花稅稅收優惠 | |
7 | 印花稅征收管理 | 7 | 印花稅征收管理 | |
第八節資源所法律制度 | 第八節資源所法律制度 | |||
1 | 資源稅納稅人 | 1 | 資源稅納稅人 | |
2 | 資源稅征收范圍 | 2 | 資源稅征收范圍 | |
3 | 資源稅稅目 | 3 | 資源稅稅目 | |
4 | 資源稅稅率 | 4 | 資源稅稅率 | |
5 | 資源稅計稅依據 | 5 | 資源稅計稅依據 | |
6 | 資源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6 | 資源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| |
7 | 資源稅稅收優惠 | 7 | 資源稅稅收優惠 | |
8 | 資源稅征收管理 | 8 | 資源稅征收管理 | |
第九節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法律制度 | 第九節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法律制度 | |||
1 | 城市維護建設稅 | 1 | 城市維護建設稅 | |
2 | 教育費附加 | 2 | 教育費附加 | |
第十節其他相關稅收法律制度 | 第十節其他相關稅收法律制度 | |||
1 | 船舶噸稅 | 1 | 船舶噸稅 | |
2 | 車輛購置稅 | 2 | 車輛購置稅 | |
3 | 耕地占用稅 | 3 | 耕地占用稅 | |
4 | 煙葉稅 | 4 | 煙葉稅 | |
第七章 稅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| ||||
15年教材 | 16年教材 | 備注 | ||
第一節 稅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| 第一節 稅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| |||
1 | 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概念 | 1 | 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概念 | |
2 | 稅收征收管理法的適用范圍 | 2 | 稅收征收管理法的適用范圍 | |
3 | 稅收征收管理法律關系 | 3 | 稅收法律關系 | 修改 |
第二節稅務管理 | 第二節稅務管理 | |||
1 | 稅務管理的概念 | 1 | 稅務管理的概念 | |
2 | 稅務登記管理 | 2 | 稅務登記管理 | |
3 | 賬簿和憑證管理 | 3 | 賬簿和憑證管理 | |
4 | 發票管理 | 4 | 發票管理 | |
5 | 納稅申報 | 5 | 納稅申報 | |
第三節稅款征收與稅務檢查 | 第三節稅款征收與稅務檢查 | |||
1 | 稅款征收 | 1 | 稅款征收 | |
2 | 稅務檢查 | 2 | 稅務檢查 | |
第四節稅務行政復議 | 第四節稅務行政復議 | |||
1 | 稅務行政復議概述 | 1 | 稅務行政復議概述 | |
2 | 實務行政復議范圍 | 2 | 實務行政復議范圍 | |
3 | 稅務行政復議管轄 | 3 | 稅務行政復議管轄 | |
4 | 稅務行政復議申請與受理 | 4 | 稅務行政復議申請與受理 | |
5 | 稅務行政復議審查和決定 | 5 | 稅務行政復議審查和決定 | |
第五節稅收法律責任 | 第五節稅收法律責任 | |||
1 | 稅收法律責任概述 | 1 | 稅收法律責任概述 | |
2 | 征納雙方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| 2 | 征納雙方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|